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临床经验与哲学智慧。我院安丽霞副教授于3月20日晚上19:00在博学楼203展开相关讲座。这次讲座开拓了同学们对传统中医药的新认识、了解了现代技术工具的创新,并且对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充满信心。


AI与中医药的结合,既是“守正”也是“创新”。随着中医传统诊断方法现代化研究的深入,脉诊仪、舌诊仪、色诊仪、闻诊仪、经络仪等已成为新兴的现代中医诊断技术。AI通过大数据学习可达到与中医专家高度匹配的诊疗结果,以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及其数据为支撑,利用人体信息采集设备,为医生提供诊疗所需方法,启发思维,实现中医诊断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
安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诊断手段带来新的契机,随着中医传统诊断方法现代化研究的深入,脉诊仪、舌诊仪、闻诊仪、经络仪等已成为新兴的现代中医诊断技术。当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与人工智能的二进制代码相遇,一场跨越千年的医学革命正在中国大地悄然展开。AI技术深度融入中医药研发、诊疗、生产全链条,不仅破解了传统医学的传承难题,更催生出“老药新用”“未病先防”的智慧医疗新范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不少国家和家庭愈加沉重的负担,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保障中华民族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云平台,实现高效的人机对话并对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健康处方,对不同体质个体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改善,达到精准化个体医疗保健,同时加强跟踪随访、收集健康大数据,根据个体的体质及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疾病预测模型,调节个人整体机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目的。

当AI开始解析“医者意也”的玄妙,中医药应该在技术狂飙中守住内核。安教授也指出我们需要在“硅基与碳基”碰撞中寻找平衡点,才能解码中医药的智慧。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与数字大脑的相结合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