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专业学习目标,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大健康学院举办园林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分别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各专业负责人贾崴老师、张晋老师及戴铭成老师围绕课程体系、行业前景与生涯规划等核心内容,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场兼具专业性与指导性的“开学第一课”,为新生们开启大学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林专业——以课程为基,绘就绿色未来
园林专业入学教育现场,贾崴老师以“解码园林:从课堂到生态实践”为主题,从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展望两方面展开讲解。他首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梳理了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逻辑:“大一的《植物学》《园林制图》是基础,帮助大家认识植物、掌握绘图工具;大二的《园林设计原理》《城市园林规划》将理论与设计结合,培养空间思维;大三的《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则聚焦实践,让大家学会把图纸变成现实;大四的毕业设计与实习,更是衔接校园与职场的关键环节。”



在未来展望部分,贾崴老师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园林专业的就业方向:“除了传统的园林设计院、房地产景观部门,现在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对园林人才需求旺盛。”他鼓励新生在学习中兼顾理论与实践,多参与校园景观改造、社区绿化设计等实践项目,同时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如3D建模、无人机测绘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为未来进入行业储备竞争力。针对生涯规划,贾崴老师建议新生根据兴趣制定短期与长期目标:“大一打好基础,大二确定发展方向,大三通过实习积累经验,毕业时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能有清晰的选择。”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聚焦行业需求,规划健康生涯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入学教育由张晋老师主讲,他以“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专业成长之路”为核心,帮助新生理解专业价值与发展路径。张晋老师首先拆解了专业课程的“三维结构”:“第一维度是健康理论基础,包括《流行病学》《健康管理学》,让大家掌握健康服务的核心逻辑;第二维度是技能课程,如《健康评估》《康复护理技术》,培养大家的实操能力;第三维度是管理与服务课程,《健康服务营销》《社区健康管理》则侧重提升大家的运营与沟通能力,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谈及行业前景,张晋老师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管理师、社区健康服务专员、企业健康顾问等岗位缺口逐渐扩大。“不仅医院、体检中心需要我们的专业人才,现在很多企业、学校也开始设立健康管理部门,为员工和学生提供健康监测、干预服务。”在生涯规划指导中,张晋老师强调“考证与实践并行”:“除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家可以在大二、大三考取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职业证书,同时利用寒暑假参与社区健康普查、老年健康照护等实习,提前熟悉行业工作内容,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食品类专业——守护舌尖安全,探索营养未来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两个专业的新生共同参与了由戴铭成老师主讲的入学教育。戴铭成老师以“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专业的责任与机遇”为题,先分别解析了两个专业的课程差异与关联:“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更侧重‘安全把控’,《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课程,培养大家识别食品风险、开展质量检测的能力;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则聚焦‘营养优化’,《营养学》《食品营养配餐》《特殊人群营养》等课程,帮助大家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设计科学的膳食方案。但两个专业并非独立,都需要以《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为基础,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



在行业展望环节,戴铭成老师结合当前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就业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同学可进入市场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的质检部门,或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同学可从事营养师、健康食品研发、学校或企业食堂营养配餐等工作。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将越来越受欢迎。”对于生涯规划,他建议新生“分阶段成长”:“大一夯实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大二深入专业课程学习,参与食品检测实验、营养调研等项目;大三根据职业方向选择实习单位,毕业时无论是进入食品企业、科研机构,还是继续深造,都能找准方向。”


此次多专业入学教育活动,让新生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涯规划提供了具体指导。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老师们的讲解,不仅消除了对专业学习的迷茫,更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开展专业认知实践、学长经验分享等活动,助力新生更快融入校园,在专业领域稳步成长,为未来成为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做好准备。
撰稿:大健康学院
摄影:大健康学院
责任编辑: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