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穿透浓荫,在盛夏的脉络里敲出奋进的鼓点,标志“健康 π”的旗帜随风猎猎作响。7月5日,当晨露还未褪尽,大健康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出征号角已震撼激扬,“健康π乡村振兴促进团”即将启程,走入乡村实践基地、社区服务基地以及产业研学基地,描摹着脚印与健康的轮廓。一群眼眸里盛着星光的大健康青年整理着行囊,指尖拂过的不仅是衣角,更是即将与土地共振的热忱。这支队伍,将专业知识的深度、课堂思考的厚度,精心淬炼成即将在乡野生根的希望之种,在这个盛夏开启温暖“乡”约。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前期筹备工作早已扎实推进、细致落实。从实践主题的多轮研讨,到急救箱、宣讲科普手册等物资的分类清点与打包,再到团队对活动策划的从创意构思到细节雕琢,量身定制适配乡村场景的互动小游戏,开展以“‘健’识大比拼”为主题的健康知识问答,融入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知识,让健康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队员们既配齐了“硬件装备”,也筑牢了“技能底气”,带着充足的准备与饱满的热情,奔赴基层大地。




出征仪式上,老师们的谆谆嘱托为实践队注入了十足的信心与力量。戴铭成老师结合大健康学院专业特色,细致讲解了三下乡实践中需运用的专业知识,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大健康学院的学科优势与资源支持,为队员们将食品安全理论、健康营养理论融入实践并指明方向,帮助大家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充满底气。王子钰老师则着重强调了三下乡期间的安全问题,从行程往返、驻地研讨到实践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句句恳切,叮嘱队员们时刻绷紧安全之弦,为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筑牢“防护网”。杨欣老师手持队旗,郑重地将其授予团队队长牛赫,旗帜挥舞间,不仅是一份责任的传递,更饱含着对队员们磨砺中成长的期许,让大家感受到了使命在肩的分量。















“π”是藏着无数惊喜的盲盒,这支团队要拆的是“乡村健康款”,他们即将走进荔竹社区、鼓楼社区、子平农场、六味斋和鑫炳记等地,自7月5日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传统工艺里翻找健康科学的“宝藏碎片”。健康科普的课堂会搬到树荫下,线上直播的镜头将对准田垄间,产业调研的脚步要踩实每寸土地,挖掘乡村特色物产里的食养智慧、民俗文化中的康养基因,带着健康温度解码呈现,让乡土宝藏与大众健康需求双向奔赴 。队员们都将带着专业的笔、蘸着实践的墨,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属于健康π的鲜活注脚。









这个充满奥秘的无限不循环数学符号“π”,象征着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追求。如今,它更被赋予了全新的寓意——“健康”与“乡约”,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健康π乡村振兴促进团”已经整装待发,以“π”出健康服务的热情,让知识在乡野阡陌中绽放价值,让理想在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让这场约定,成为大家成长路上厚重的印记。